智能起名专家起名姓名测试免费算命签名设计手机版 您好,欢迎光临太极鱼诗词国学起名网!

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起名 - 太极鱼诗词典籍起名详情

当前位置:太极鱼起名网 > 诗词典籍起名大全 > 诗词典籍起名详细信息

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

  太极鱼起名算命网

作者:黄庭坚  朝代:宋代

《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》原文:
爱酒醉魂在,能言机事疏。
平生几两屐,身后五车书。
物色看王会,勋劳在石渠。
拔毛能济世,端为谢杨朱。

国学诗词起名

《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》诗词起名重点字分析:
 读音:ài 起名五行: 姓名学笔画:13 简体笔画:10 部首:爫
爱 (愛) ài 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:喜爱。 太极鱼智能起名网 www.taijiyu.net 爱慕。爱情。爱戴。爱抚。爱怜。爱恋。爱莫能助(虽同情并愿意帮助,但力量做不到)。友爱。挚爱。仁爱。厚爱。热爱。 喜好:爱好。爱唱歌。 容易:铁爱生锈。 重视而加以保护:爱护。爱惜。 吝惜:“百姓皆以王为爱也”。 恨恶憎 笔画数:10; 部首:爫; 笔顺 ... ...
 读音:shū 起名五行: 姓名学笔画:10 简体笔画:4 部首:乛
书 (書) shū 成本的著作:书籍。书刊。书稿。书香。书卷气(指在说话、作文、写字、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)。书生气(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)。 信:书信。书札。书简。书函。 文件:证书。说明书。 写字或写的字:书法。书写。书桌。书案。书画。 写文章:大书特书。罄竹难书。 字体:草书。隶 ... ...
 读音:xūn 起名五行: 姓名学笔画:12 简体笔画:9 部首:力
勋 (勛) xūn 特殊功劳:勋章。勋业(功勋和事业,如“不朽的勋勋”)。功勋。 笔画数:9; 部首:力; 笔顺编号:251253453
 读音:shì 起名五行: 姓名学笔画:5 简体笔画:5 部首:一
世 shì 一个时代,有时特指三十年:世代(a.很多年代;b.好几辈子)。世纪(指一百年)。流芳百世。 一辈一辈相传的:世袭。世家(a.封建社会中门第高,世代做官的人家;b.《史记》中诸侯的传记)。 人间,以与天上相区别:世上。世俗(a.流俗;b.非宗教的)。世故(a.处事待人圆滑,“故”读轻声;b ... ...
 读音:wéi,wèi 起名五行: 姓名学笔画:12 简体笔画:4 部首:丶
为 (爲) wéi 做,行,做事:为人。 太极鱼智能起名网 www.taijiyu.net 为时。为难。不为己甚(不做得太过分)。 当做,认做:以为。认为。习以为常。 变成:成为。 是:十两为一斤。 治理,处理:为政。 被:为天下笑。 表示强调:大为恼火。 助词,表示反诘或感叹:敌未灭,何以家为? 姓。 为 (爲) wèi 替,给:为民请命。为虎作 ... ...

《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》起名译文:
暂无。
太极鱼诗词起名注释:
[1]钱穆父:名勰。字穆父,杭州人,时钱勰任中书舍人,出使高丽。得到了猩猩毛笔,写诗以记。此诗为和答彼诗。猩猩毛笔:高丽笔,芦管黄毫,健而易乏,旧说是猩猩毛制成(见《鸡林志》)。
[2]爱酒:据《唐文粹》中裴炎《猩猩说》载:阮研使封溪,见邑人云:猩猩在山谷间,数百为群。人以酒设于路侧,又爱著屐,里人织草为屐,更相连结。猩猩见酒及屐,知里人设张,则知张者祖先姓字,乃呼名骂云:奴欲张我!舍之而去。复自再三相谓曰:试共尝酒。及饮其味,逮乎醉,因取屐而著之,乃为人所擒获。能言:《曲礼》:“猩猩能言,不离禽兽。”机事:机密的事情。《易·系辞上》曰:“几事不密则害成。”几、机相通。两句意思是猩猩贪杯好酒,因此喝醉了就走不动了,猩猩又会人话,事情也就不机密了。写猩猩贪小欲而丧生。
[3]平生几两屐:据《晋书·阮孚传》:阮孚很爱屐,自己亲自制作。曾叹息说:“未知一生能著几两屐。”五车书:《庄子》:“惠施多方,其书五车。”两句说猩猩纵使爱屐如命,到头来又能穿多少双呢,但猩猩死后,用它的毛制成的毛笔,却能著书五车。
[4]物色:访求。王会:《汲冢周书》的《王会篇》。郑玄认为是周王城建成后,大会诸侯及四夷所作,这里借以点出毛笔来自外国。石渠:汉代皇帝的图书馆。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天禄、石渠,典籍之府。”勋劳:毛笔的功劳。两句意为猩猩毛笔来自高丽,它的功勋在于人们的著述。
[5]杨朱:战国时期杨朱学派的创始人,提倡利己主义。《孟子》:杨朱氏为我,拔一毛而利天下,不为也。”两句说的是猩猩拔出的毛制成了笔,在您的手上,能发挥济世的功用,看来真该把拔一毛而利天下的道理告诉杨朱才对。
太极鱼智能起名网


(C)2010 - 2025 太极鱼起名算命网 www.taijiyu.net - 关于太极鱼 - 服务条款 - 合作联系 - 网站地图

太极鱼,为太极图案中相互环抱的阴阳鱼,主阴阳相互相生,相辅相融。本站致力打造最专业的起名、算命门户网站。

声明:本系统来源于中国民俗学的一些测算方法,并非科学研究成果,仅供休闲娱乐,请勿迷信,按此操作一切后果自负!

渝ICP备19015303号-1渝公网安备 50010102000640号